智能照明市場的起步國內較晚,但國外智能照明市場的發展也有快二十年的歷史了。比如ABB智能照明,施耐德智能照明控制系統。我們可以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加上國內近幾年,智能照明市場的火熱,不論上游燈具材料商,中游控制方案,系統,下游終端用戶每一環節都在大力的發展智能照明,所以相較于國外成熟的智能照明系統,國內反有種出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不斷的在自我突破。
公開數據顯示,至2025年,我國智能照明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達到1080億元。隨著AI智能照明理念的震撼推出,智能照明行業的未來亦增添了更多期待及想象。
那么,AI智能照明,到底是不是智能照明行業未來?其又如何開啟照明市場新藍海?
目前的智能照明市場還處于初期階段,尤其在家裝市場,還是處于“輕智能”階段,與許多消費者心中所想象的智能照明市場仍相去甚遠。我們只是把傳統意義上的開關按鍵,變成了語音控制、手機控制、更多按鍵的開關面板等等。
此外,我們的交互方式、場景選擇也變多了,但仍沒有給終端客戶帶來劃時代的便利。本質上,仍是人在主動地把控燈光。能傻瓜式上手,抑或是無需把控的“光隨人動、光為人動”,離我們還相去甚遠。
由此,現階段智能照明市場的最大問題在于,不論是廠商還是經銷商,還需要去教育消費者。而如果我們還是停留在教育消費者,恰恰也說明了本質上是我們的產品和系統不夠好,不夠切中用戶的痛點。只有當我們的產品系統足夠智能了,真正意義上滿足用戶的需求了,現階段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當用戶根本無需被教育,或許智能照明時代才真正來臨。
AI,即人工智能,肯定會是照明行業的未來方向。實際上,大家在關注人工智能的同時,亦應關注到人工智能的核心“Machine Learning”,也就是機器學習給照明行業的未來帶來革新變化。AI通過數據分析,讓照明燈光在各個場景之下有了更好的應用,從而惠及到我們的商戶及消費者。我相信,人工智能最終不僅僅會給照明行業帶來新的可能性,還會給我們人類未來發展帶來巨大的可能性。
照明行業從白熾燈時代走到了今天的智能照明時代,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面對變化,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在高速發展及競爭激烈的今天,砥礪前行。實際上,現階段的智能并沒有想象中的難,但只有找到用戶真正的需求,用心服務,我們才能把生意落地,讓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
現在總是有人在說:年輕人喜歡“無主燈”,喜歡“智能”。可這真的是所有年輕人都喜歡的嗎?少一些主觀的判斷,多一些客觀的了解,才能讓我們在這個高度紅海的市場找到藍海的出口。
此外,若要在智能照明領域快速發力,最好、最快的市場便是在商業照明市場。家裝客制化程度較高,產品一旦涉及客制化、定制化,就意味著無法標準化。無法標準化,即意味著無法規模化。且相較于家裝照明的場景需求,商業照明的場景需求相對少一些。因此,在產品及系統尚未高度智能化的今天,選擇先切商業照明的蛋糕,會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