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總線采用總線式拓撲結構。各節點可以像以太網節點那樣直接掛接在一條主干線上。CAN采用兩芯線纜,有極性連接。CAN總線網絡也可以通過一個三通節點構成層次結構,呈現樹型拓撲。對于采用電纜介質的CAN總線網絡,總線末端要設有匹配阻抗,防止反射產生駐波。
CAN總線線材建議按下表選型:

總線無分支時根據經驗,建議系統設計時按下表控制總線上的聯接設備的數量:

CAN總線與其他總線相比有如下特點:
1、它是一種多主總線,即每個節點機均可成為主機,且節點機之間也可進行通信;通信介質可以是雙絞線、同軸電纜或光導纖維,通信速率可達1Mbps;
2、CAN總線通信接口中集成了CAN協議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功能,可完成對通信數據的成幀處理,包括位填充、數據塊編碼、循環冗余校驗、優先級判別等項工作;
3、CAN協議的一個最大特點是廢除了傳統的站地址編碼,而代之以對通信數據塊進行編碼。
數據段長度最多為8個字節,可滿足通常工業領域中控制命令,工作狀態及測試數據的一般要求。同時,8個字節不會占用總線時間過長,從而保證了通信的實時性;
基于CAN總線技術的遠程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統,可運用在被監控單元設備分散而且間距相對較遠,如幾公里范圍內的復雜系統監控上。主機與多個智能終端組成的網絡系統可有效地滿足工業過程的自動控制需要。
單根支線最大長度≤50m。
本段CAN總線上累計支線總長度≤250m。
總線有分支時,應該適當減少聯接的設備數量和適當降低傳輸距離。 CAN總線一般都是利用在環境比較惡劣,控制室與現場比較遠的場合。
CAN協議標準中規定了CAN總線支持的兩種傳輸介質–雙絞線和光纖。目前,絕大多數CAN總線系統采用的都是雙絞線傳輸。光纖一般應用于大容量、高速率的傳輸中,對于CAN總線這種傳輸速率較低、數據量較小的現場總線通信,光纖傳輸的優勢得不到完全發揮,因此光纖傳輸的應用還不多。
CAN總線不宜在強干擾、高速率、遠距離的場合下使用雙絞線作為傳輸介質。
CAN協議支持光纖作為傳輸介質,而光纖信號的傳輸則是單向的,因此最簡單實用的方法是在某些總線支路上采用光纖介質,整個CAN網絡為雙絞線和光纖兩種傳輸介質混合使用的方式。
作為傳輸介質,光纖在抗干擾性、傳輸容量、速率等方面具有許多比雙絞線優良的特性。因此,在某些環境惡劣、地理分布范圍較廣、速率要求較高的CAN總線系統中,可以在相應的支路上使用光纖傳輸,從而保證整個CAN網絡的性能。
CAN具有以下特點:
-無破壞的依據優先權的仲裁;
-多主站點依據優先級進行總線訪問;
-嚴格的錯誤檢測和界定;
-支持遠程數據請求;
-借助接收濾波的多地址幀傳送;
-通信介質多樣,組合方式靈活;
-全系統數據兼容,系統靈活;
-最遠傳輸距離為10Km(總線傳輸速率為5kbps),最大傳輸速率為1Mbps(總線傳輸距離為4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