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紹興市山會高架一輛轎車因車速過快剎車不及時撞上隔離欄。智慧快速路運營監控中心從大屏上了解事故后,第一時間與駕駛員聯系是否需要撥打120,同步告知110就近派員赴現場處理,維養人員第一時間清理現場,用時3分鐘恢復正常。
這是紹興快速路智慧多跨應用的一次實證,緊急救援就是多跨應用子場景“智慧服務”的一項功能,從被動報警到主動服務、全面協同,群眾得到實在的便利。在智慧快速路建設過程中,紹興城投集成運用了建筑信息模型、結構健康監測、智慧交通、車路協同、智慧照明等“五大”數字化智慧系統,實現了快速路從設計、建設、運維等全生命周期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據了解,該建筑信息模型和車路協同已達到國際水平,榮獲國際國內獎項總計13個,取得了2020全球BIM大賽最佳應用實踐獎和6個國家級一等成果獎項。
車路協同全面構筑“人-車-路”全域數據感知的智能路網,為車輛提供近距離、遠距離和整個紹興市智慧快速路網道路、交通信息,徹底消除自動駕駛的感知盲區,為自動駕駛車輛保駕護航。當前紹興已經完成于越快速路車路協同相關路側設備的實施搭建和云控平臺部署。目前,紹興智慧快速路網總通車里程已超過50公里。根據規劃,未來的紹興將形成“六橫八縱”總長約438公里的城市快速路網。
智慧快速路建成通車,市民是最大受益者。“以往最擔心高峰期去紹興高鐵北站坐車,從家里過去路上就要一個小時,加上北站廣場在建設,坐個火車至少要提前兩個小時,現在高架通車去北站可以節約一半以上時間,開著還舒心。”家住城南的孟先生因工作需要經常要坐高鐵出差。
據悉,到2035年,紹興市快速路系統將成網成環,市區實現15分鐘上高速,形成市區“半小時通勤圈”,為提升城市能級、方便群眾出行,促進三區融合,形成杭紹甬“一小時交通圈”,全面融入大灣區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