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已經發展了數十年,從建系統到建大腦再到城市運營管理,一幅全新的智慧中國圖景已經打開,各地2021年首個文件出爐,不約而同將智慧城市寫入了2021年的首要發展任務,正式拉開了“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智慧城市新篇章。
智慧城市政策關注重點:“十四五”規劃、數字中國、首要任務等
智慧城市政策重點省市: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長沙市等
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設智慧城市,對加快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智慧城市政策歷程與匯總
其中,政策扶持對于智慧城市建設推進的意義重大:中國城市化“政府主導”的因素大于“市場演變”的因素,政策在城市規劃中起到決定性作用。2016年開始,國家及地方“十三五”發展規劃陸續出臺,許多城市把建設智慧城市作為未來發展重點。

從整個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各類文件分別從總體架構到具體應用等角度分別對智慧城市建設提出了鼓勵措施,“加快”和“促進”是出現頻度較高的關鍵詞。截止2021年5月,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相關政策匯總如下: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向基層放權賦能,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減輕基層特別是村級組織負擔,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隊伍建設,枸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臺。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2020年4月 《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 要求加快實施以促進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提高質量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2020年1月《關于支持國家級新區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深入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優化主城區與新區功能布局,推動新區有序承接主城區部分功能。提高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平,增強教育、醫療、文化等配套功能,率先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把宜居、綠色、便利等理念體現到規劃建設的各個細節,創造體現品質和文化底蘊的生產生活環境。
2019年4月 《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引導大城市產業高端化發展,發揮在產業選擇和人才引進上的優勢,提升經濟密度、強化創新驅動、做優產業集群,形成以高端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2019年1月 《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技術大綱(2019版)》建設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試點,指導開展時空大數據平臺構建;鼓勵其在國土空間規劃、市政建設與管理、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公眾服務中的智能化應用,促進城市科學、高效、可持續發展。
截至2021年5月中國智慧城市相關政策重點內容解讀(三)
2018年9月《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安全和服務管理辦法(試行)》加強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標準管理、安全管理和服務管理,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惠民應用,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
2018年6月《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指南》給出了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的總體原則,基本過程,及需求分析、總體設計、架構設計、實施路徑規劃的具體建議。
2018年2月《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交通運輸行業應用專項規劃(公開版)》
從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應用發展環境、拓展行業應用領域、積極鼓勵應用創新、推進軍民融合應用、開展應用示范工程等6個方面提出主要任務。
2017年9月《智慧交通讓出行更便攜行動方案(2017-2020年)》2020年基本實現全國范圍內旅客聯程運翰服務,推動道路客運電子客票體系應用;實現道路客運聯網售票二級及以上客運站覆益率90%以上;完成京津冀道路客運信息聯網服務工程主體建設,向社會正式推出京津冀區域道路客運聯網售票服務等。
2017年9月《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與云平臺建設技術大綱(2017版)》該技術大綱的發布對指導各地加快推進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與云平臺試點建設、加強與其他部門智慧城市工作的銜接、全面支撐智慧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017年6月《關于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明確了建設NB-IoT網絡、發展NB-IoT應用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對于2017年到2020年的NB-IoT標準、NB-IoT設備、NB-IoT芯片、NB-IoT模組、NB-IoT測試、NB-IoT應用、NB-IoT網絡的發展,部著了“定量”的任務。
2017年1月《推進智慧交通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交通運輸部將選擇重點物流園區、客運樞紐、港口開展智能化示范應用,完善道路運輸行政許可“一站式”服務,推進許可證件(書)數字化,實現跨部門、跨區域政務信息共享。
中國智慧城市發展規劃目標
2020年全國兩會,“新基建”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如何讓“城市大腦”變得更聰明成了智慧城市建設破局的關鍵。2021年的兩會,關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討論持續升溫。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建設數字中國。
31省市智慧城市十四五規劃匯總
2021年,我國多地在“十四五”規劃中指出,要加快智慧城市、新基建等規模部署,推進新技術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傳統基礎設施升級,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各省市智慧城市“十四五”規劃中關于智慧城市的建設重點或任務如下:
各省市十四五”期間智慧城市發展規劃(一)
上海: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為主攻方向,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為根本動力。
重慶: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深化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常態化推行“馬路辦公”。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系統布局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大力發展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中心等,有序推進數字設施化、設施數字化。
北京:實施科技冬奧行動計劃,提升智慧城市服務水平。深入實施北京大數據行動計劃,加緊布局5G、大數據平臺、車聯網 等新型基礎設施;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賦能改造。實施應用場景建設“十百千工程”,率先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區”、冬奧園區、大興國際機場等區域建設-批數字經濟示范應用場景。
天津: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做強“城市大腦”,發展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新基建,推動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整體優化、協同融合。深化城市運行管理“-網統管”,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
遼寧:推行智慧政務、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提升智慧城市建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整體優化、協同融合。深化城市運行管理“-網統管”,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
河北:統籌推進啟動區、起步區和重點片區建設,抓好智慧城市、海綿城市、交通路網、水利防洪、市政基礎設施、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領域重大工程項目。
浙江:大力建設數字灣區,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鏈培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理、服務向街道社區下沉,推進智能安防小區建設,加快建設現代社區。
江西:統籌建設“城市大腦”,推進城市運行“一 -網統管”。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推動資源、管理、服務向街道社區下沉,推進智能安防小區建設,加快建設現代社區。
陜西:加快數字陜西建設。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積極發展面向汽車、裝備制造、金融保險、現代物流、網絡視聽等行業應用場景的大數據產品及服務,培育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應用等新增長點。實施數字賦能計劃,加快數字農業發展,推動制造業、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推動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
黑龍江:培育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拓展數字技術在現代農業、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流通體系等領域開發應用場景,加快數字應用和開發數字產品,大力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未來經濟。
重點城市智慧城市發展規劃
2021年,北京、上海、深圳等智慧城市領頭示范城市發布了相關政策,制定了相關規劃,不約而同將智慧城市寫入了2021年的首要發展任務,正式拉開了“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智慧城市新篇章。例如深圳市政府在2021年1月發布《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5年,深圳將打造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城市智能體,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和“數字中國”城市典范。
在政策的大力推動下,智慧城市的建設在一線城市和發達的二線城市已經開始進行,然而,由于城市與城市之間發展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也千差萬別。對于發達城市來說,會重點發展民生相關的智慧城市建設,以智慧城市提高城市創新和競爭能力;而對于中型城市,則會更注重智慧城市與當地旅游、港口等資源的結合。
〖 前瞻產業研究院 〗